•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℃~11℃

看看这些市(区)委组织部长正在关注什么……

来源:先锋泰州 编辑:阚月萍 2017-08-01 12:52:47 查看数:0

7月22日,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在兴化召开。会后,各市(区)委和医药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部长就学习贯彻好五届三次全会精神,纷纷撰文畅谈怎么学、怎么干。

靖江市委常委 组织部部长  申晓勇


“关键突破”需要“关键人才”

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,曲福田书记指出“必须坚持创新驱动,致力在打造长三角地区特色产业基地上取得关键突破”,并强调“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,代表着泰州创新的未来”。这既是对泰州未来发展的深刻判断,也是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,组织部门作为党管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,应当紧扣中心、服务大局,努力为“关键突破”集聚“关键人才”。

厚植环境优势,彰显人才集聚洼地效应。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促进泰州中部崛起的必然之举,也是曲书记提出“创新生态全力突破”的题中之义。我们要紧扣特色产业发展方向,挖掘发现一批业界顶尖的高端人才,大力推行“一人一策”的顶级支持模式,不惜重金、不计所有,以大手笔、大气度打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环境,当好服务人才的“店小二”,汇聚天下英才莅临泰州、落户泰州、加盟泰州,以人才集聚的比较优势构筑创新发展的竞争优势。

创新培养机制,加速人才成长催化效应。让更多的人才在泰州的创新实践中成长为院士等顶尖人才,这既是曲书记对本土人才成长的殷切期盼,更是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明确要求。引进与培养是人才集聚的双轮,二者统一于人才队伍建设进程。我们要在扩大人才增量的同时,积极盘活人才存量,全力布局“一行业领域一人才工程”,突出分类施策、因材施教,为本土人才成长提供个性方案、搭建平台空间,有效破除人才发展的“天花板”限制,促进更多的本土人才在泰州成长为两院院士、“千人计划”专家等学术领袖、行业大咖,更大力度、更广范围凝聚富民与创新的强大合力。

高筑事业平台,谨防人才逆流虹吸效应。曲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高端人才、高端要素流动的虹吸效应,警醒我们没有优质的创新载体,优秀人才引得来也留不住。创新平台的高低,直接影响人才的流向和流量,对人才来讲,事业就是感召力,也是吸引力。我们要在待遇留人、感情留人的基础上,更加注重事业留人,围绕主导产业、重要板块、重点企业,加快引进一批大院大所、加快建立一批创新平台,不断提升对优秀人才的承载能力、吸附能力,让各类人才在泰州创新有机会、干事有舞台、发展有空间,努力把泰州打造为人才成就事业、成就人生的活力热土。

泰兴市委常委 组织部部长  鞠林红

锻造勇于担当、善作善成的干部队伍

打好聚焦富民主攻仗,厚植跨越赶超新优势,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主力军。贯彻落实泰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,我们将以目标聚力、培训助力、机制发力,引导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,干出高点起跳、跨越发展新态势。

调高目标定位,提振干部精气神。迅速组织全市上下认真学习泰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活动,唱响“聚焦富民增福祉,厚植跨越发展新优势”主旋律,把广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泰州市委的最新决策部署上来,紧扣全会勾画的战略格局抓机遇,紧扣“三大主题”抓落实,紧扣“四个关键突破”抓推进,进一步调新理念思路,完善我市创新创优“三年行动计划”,以更高标杆凝聚共识、鼓舞士气,形成乡镇园区追赶跨越、部门争先进位的良好态势。

着力培优炼强,提升干部执行力。强化干部思想教育补足“钙”。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,认真实施我市“红色细胞工程”,引导党员干部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,增强厚植跨越赶超新优势的政治保证。强化干部能力培训补“短板”。办好领导干部“学思践悟”讲坛和“在线教育”平台,聚焦富民增收、十九大精神等主题开展培训研讨,着力提高干部政治素质、专业能力,以学促思,以思促践,传递压力、推动工作。强化实践锻炼补“真知”。扎实抓好“五个一批”干部培养计划,选派市乡机关中青年干部到信访部门、省级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、项目开发和城市建设一线、群众工作团和“第一书记”岗位实践锻炼,提升年轻干部队伍整体素质。

优化管理考核,激励干部勇担当。积极营造激情干事、勇于担当的浓厚氛围。一是强化班子政治功能。研究制定基层党委(党工委、党组)议事《制度》,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,提高决策民主化、科学化水平,增强抓落实的政治定力。二是全面激发队伍活力。制定干部队伍“2135工程”实施意见,抓好市乡机关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《办法》、加强村(社区)干部队伍建设的《意见》的落实,完善干部培养选拔链,提升基层干部待遇,调动各层级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,培养造就更多的 “狮子型”“黄牛型”和 “骆驼型”干部。三是强化担当容错导向。会同市纪委制定《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》,坚持从严管理与正向激励结合,为作风正派、敢于担当的干部鼓劲撑腰。四是巡回考察调优质态。对市乡领导班子进行届中巡回考察,通过个别谈话、实地考绩、家庭走访等多种手段,全面考察班子运行质态,有的放矢促整改、抓调整,激励干部始终处于积极赶考的勤奋状态。

兴化市委常委 组织部部长  常冬海

倾力打造阳光、务实、富民党建

“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、力量之源。要持续深化‘为民党建’工作理念,牢固树立大抓基层、抓实基层的鲜明导向,推动人往基层走、钱往基层投、政策往基层倾斜,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。”泰州市委曲福田书记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,为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,提出了明确要求。兴化市基层党建工作面广量大,区域和领域不平衡性突出,迫切需要创新“为民党建”实践新途径,倾力打造阳光、务实、富民党建。

一是落实基层党建责任,打造阳光党建。认真落实党委管党议党研党制度,严格党建工作“一岗双责”,分层公开党建工作“书记项目”,真正把党建工作主业意识和主体责任落到实处。推行党建工作责任清单,将党建工作任务具体化、项目化,分层次、分领域明确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职责,使党建工作成为可查可考、可接受群众监督的“硬杠杠”。坚持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“三级联述联评联考”,将党建工作置于党组织、党员群众的阳光监督之中,层层传导压力、层层拧紧螺丝,确保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。

二是夯实基层党建基础,打造务实党建。结合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实际,拓宽选人用人视野,采取行之有效的选配方式,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。健全基层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,规范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用权行为。搭建服务平台,改进服务方式,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探索服务基层党建的新路子。开展“强基提升(2017-2020年)行动计划”,务实工作举措,夯实基层基础。突出问题导向,坚持分类施策,实行点对点指导、一对一破题,以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全面提升。

三是激发基层党建活力,打造富民党建。创新城乡党建“大联盟”载体,搞好资源整合,推动重心下移,着力构建城乡统筹、区域共建、上下联动、左右协调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。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,着眼脱贫攻坚,采取“一对一”、“一对多”、“多对一”帮扶措施,多措并举,多管齐下,多着发力,促进资金、信息、技术、项目、人才向基层集聚,推动人往基层走、钱往基层投、政策往基层倾斜。按照“组织有活力、党员起作用、群众得实惠”的要求,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,持续激发党建内生动力。

海陵区委常委 组织部部长  刘 玲

“三驾马车”护航“跨越赶超”新征程

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的“凝心聚力厚植泰州跨越赶超新优势”工作目标立意高远、振奋人心,就海陵组织工作而言,就是要继续坚持求真务实、高点定位、突破关键,以“三驾马车”为“跨越赶超”新征程保驾护航。

一是赶好“组织工作”马车,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过硬。曲书记在报告中强调,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,要多办他们最急需的事,多做雪中送炭的事,让他们更多享受改革发展成果。下一步,我们将坚持以“大走访大落实”活动为统领,在推动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上下功夫,在形成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上求突破。一方面,全面推进服务品牌提档升级。按照“整体谋划、分步推进、体系建设、长期作为”思路,全面开展“爱在海陵‘四助一便民’”系列行动,推动形成“大品牌带动、小品牌助推、多品牌互补”的规模型党建品牌生成模式,持续打造一批辐射带动力强、推介影响力广的特色服务品牌。另一方面,统筹推进基层组织提档升级。严格对照社区党建“十化”建设要求,制定实施社区党建标准化工作规范,切实执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,进一步完善“一心四翼五联”工作模式,健全区域性党建网络。

二是赶好“干部工作”马车,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。曲书记在报告中强调,推进事业发展,关键在广大党员干部。要让党员干部队伍更加强起来,让党的工作更加强起来,在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中提振精神状态。下一步,我们将坚持“树导向、强功能”“抓两头、带整体”“常态管、全面严”,始终树立干事创业和“重德重绩重基层”的鲜明导向,激发新班子激情干事、担当作为,激励干部保持初心、不断前进。全面跟踪班子运转情况,推行干部日常考察,加强综合分析研判效能,最大限度调动党政干部履职尽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。围绕加强“一把手”队伍建设,重点关注镇街党(工)委书记后备和乡局级党政正职后备力量的培养;围绕“789”工程的贯彻落实,大力培养使用年轻干部,按照三年目标计划,每年统筹选拔一批85、90后到镇街园区蹾苗培养,通过举办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强化教育培训,力争到2020年全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再上新台阶。

三是赶好“人才工作”马车,发挥人才“第一资源”活力优势。曲书记在报告中强调,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,代表着泰州创新的未来,我们要真诚关心人才、爱护人才、成就人才,让人才的智慧充分释放、创造的力量充分涌流。下一步,我们将紧紧围绕“引培用留”四个环节,不断加大和拓宽高精尖人才招引的力度和广度,集聚一批掌握关键技术、拥有自主产权、站在科技前沿、推动产业变革的领军人才项目,培养一大批适应产业结构需要、具备创新富民本领的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,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提高人才待遇、激发人才活力,同时通过提升城市品质、构建宜居环境、打造创新平台等举措,进一步放大中心城区的集聚效应,发挥好人才在未来竞争力上的核心优势。切实围绕海陵特色园区的提档升级工作目标,贯彻落实好曲书记“五个一”的工作要求,全年招引博士50名、硕士145名,新增省级以上“三站三中心”、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创业平台载体15个以上。

高港区委常委 组织部部长  陈志斌

建强基层组织  筑牢富民根基

市委曲福田书记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开宗明义地提出“聚焦富民增福祉”,“坚持民生为本,致力在打造老百姓更有获得感的幸福家园上取得关键突破”。如何圆满实现这一目标?个人认为,建强基层组织、筑牢富民根基至关重要。

富民的核心是组织。村居党组织是引领农村发展、推动农民致富的核心力量,有坚强的组织,才有富民的希望。在推进强村富民的过程中,村居党组织要当好“主力军”,成为“主心骨”,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、项目建设、产业发展、创业富民等方面当先锋、走前列、作表率。我们要按照曲书记提出的“加快释放改革这个最大红利”,努力在“改革创新上取得新成效”的要求,更大力度推进村居综合体制改革,进一步深化完善村居干部“五位一体”管理模式,通过改革创新焕发基层组织活力,使广大基层党组织这股推进富民的核心力量更加强大。

富民的关键在组织。强村富民必须有科学的路径和扎实的举措,作为农村基层领头雁的村居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,因地制宜谋划发展思路,富有成效落实富民举措。我们要按照曲书记提出的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这个最大民生工程”,“谋划实施一批最能激发创业潜力、最能补齐民生短板的重大富民举措”的要求,常态化制度化推进“机关干部百村行”、“大走访大落实”活动,放大高寿祥、徐勤生、张竹山等优秀村书记先进典型效应,更大力度推进选派“第一书记”,逐村居选派年轻干部驻村锻炼服务,每季度举办村居党组织书记讲坛等工作,切实帮助基层攻克发展难题、开发致富项目,加大后进薄弱村的转化力度,力争涌现出更多的脱贫攻坚的先进村、示范村,给基层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。

富民的保障靠组织。富民工程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,我们要按照曲书记提出的“以大民生的视野看待富民工作,以系统化的思维谋实富民工作,打好聚焦富民主攻仗”的要求,一方面,既要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富民攻坚的主战场系统谋划、积极作为,充分发挥组织的优势和力量。另一方面,又要组织整合力量资源,形成支持、服务基层创业富民的强大合力,进一步规范用好3个1%专项资金,推动各方力量向基层倾斜,各类资源向基层集聚,为“聚焦富民增福祉”提供持久的坚强的组织保障。

姜堰区委常委 组织部部长  孔令明

牢记职责使命   服从服务大局

书写姜堰“争先赶超”组织篇章

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,推进全市“跨越赶超”事业,必须要让各级党组织更强、党员干部队伍更强、党的工作更强。姜堰区委组织部将围绕“三个更强”目标,凝心聚力,开拓创新,为姜堰“争先赶超”提供坚强组织保证。

从严选好管好干部,凝聚“争先赶超”关键力量。干部是地区发展的关键,要坚持认真较真,选出好导向、管出正能量。精准选任“三型”干部。常态化开展调研式考察,动态分析研判干部政治表现、履职绩效、工作作风,注重在改革主战场、维稳第一线、基层最前沿识别、比选“三型”干部,坚持因事选人、以岗择人,让“三型”干部在合适的岗位上施展才智,形成集聚效应。大力培养年轻干部。持续抓好“789”培养计划贯彻落实,注重分层分类培养,强化一线墩苗历练;大力推进村股级干部年轻化进程,精准识别,刚性化配备,为姜堰干部队伍输送源头活水。科学谋划培训干部。统筹实施“7+N”精准培训工程,设立经济金融、城镇建设、生态治理等7大重点培训主题,继续推进干部大学堂、高校跟班学习、挂职锻炼培养等工作,多途径、分领域提升干部专业素养。宽严相济管好干部。做到“严管”+“厚爱”,坚持全面从严、抓早抓小抓经常,突出正向激励,建立健全容错机制,激励干部担当干事。

打造最优人才生态,激发“争先赶超”创新动能。在“引、留、用”上下更大气力,推动形成人才引领发展,发展凝聚人才的生动氛围。优化集成人才政策。深入贯彻中央、省、市人才政策,紧扣姜堰实际,通过整合、调整、创新,构建“产业聚才、柔性引才、乡情召才”等“三水英才”政策体系,打造最优人才政策环境。集聚创新资源要素。发挥省人才促进会、“千人计划”专家联合会驻点优势,聚焦新兴产业,紧盯大院大所,放大“机构+平台”引才效应,加速引进领军人才,提升转型发展动力。建设智能数据平台。树立大数据理念,大力推广应用“姜堰人才地图”APP,打造信息优势,实现人才服务数据化、一键通。

深化为民党建主题,筑牢“争先赶超”基层堡垒。强化思想引领,突出问题导向,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富民强基功能。建强村居党组织带头人队伍。切实发挥第一书记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,注重选拔有本事、有招数、有热情的党员干部进入带头人队伍,加快探索实施村干部职业化管理,加强大学生村官、村级后备干部培养,通过给出路、提待遇、强保障,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。强化基层党组织两大功能。扎实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,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巡查,加强支部标准化建设,不断压实党建工作责任,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;探索“支部+电商”“支部+农场”等创新举措,发挥非公党建联盟促进企业发展的政治、人才优势,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。深化服务群众各项举措。推动“大走访大落实”活动常态化长效化,放大“先锋社区(村)行”等品牌影响力,打通服务群众最后“一公里”。打造现代化党建载体。加快党建信息化中心建设,扩大“远教彩虹工程”、“先锋姜堰”微信公众号、“先锋E家”微信群受众覆盖面,推动党员教育管理“线上”“线下”互动。

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委员 组织部部长 葛立网

加快人才集聚步伐  助推经济创新转型

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,曲福田书记指出“必须坚持创新驱动,致力在打造长三角地区特色产业基地上取得关键突破”,并强调“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,代表着泰州创新的未来”。这既是对泰州未来发展的深刻判断,也是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,组织部门作为党管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,应当紧扣中心、服务大局,努力为“关键突破”集聚“关键人才”。

厚植环境优势,彰显人才集聚洼地效应。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促进泰州中部崛起的必然之举,也是曲书记提出“创新生态全力突破”的题中之义。我们要紧扣特色产业发展方向,挖掘发现一批业界顶尖的高端人才,大力推行“一人一策”的顶级支持模式,不惜重金、不计所有,以大手笔、大气度打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环境,当好服务人才的“店小二”,汇聚天下英才莅临泰州、落户泰州、加盟泰州,以人才集聚的比较优势构筑创新发展的竞争优势。

创新培养机制,加速人才成长催化效应。让更多的人才在泰州的创新实践中成长为院士等顶尖人才,这既是曲书记对本土人才成长的殷切期盼,更是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明确要求。引进与培养是人才集聚的双轮,二者统一于人才队伍建设进程。我们要在扩大人才增量的同时,积极盘活人才存量,全力布局“一行业领域一人才工程”,突出分类施策、因材施教,为本土人才成长提供个性方案、搭建平台空间,有效破除人才发展的“天花板”限制,促进更多的本土人才在泰州成长为两院院士、“千人计划”专家等学术领袖、行业大咖,更大力度、更广范围凝聚富民与创新的强大合力。

高筑事业平台,谨防人才逆流虹吸效应。曲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高端人才、高端要素流动的虹吸效应,警醒我们没有优质的创新载体,优秀人才引得来也留不住。创新平台的高低,直接影响人才的流向和流量,对人才来讲,事业就是感召力,也是吸引力。我们要在待遇留人、感情留人的基础上,更加注重事业留人,围绕主导产业、重要板块、重点企业,加快引进一批大院大所、加快建立一批创新平台,不断提升对优秀人才的承载能力、吸附能力,让各类人才在泰州创新有机会、干事有舞台、发展有空间,努力把泰州打造为人才成就事业、成就人生的活力热土。

网友评论
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